close

IMG_1008

最近對經濟學相關的書很有興趣,在圖書館借了《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2015年繁中版,天下文化),
作者葛尼奇(Uri Gneezy)和李斯特(John List)合著的作品,原著為《The Why Axis: Hidden Motives and the Undiscovered Economics of Everyday Life》(2013著)。

經濟學是門研究經濟行為者在一個經濟體系下的行為,以及他們彼此之間的互動。兩位作者都是行為經濟學派的,看他們在書中分享與「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經濟學實驗案例,
這些案例都是透過現場實驗,以數據統計從中發現與歸納出事物的因果,因此可以瞭解其實驗設計的脈落、大致的方法與最後的結果,我看這本書覺得過癮,很好看!

以下是本書的目錄:

前言    放下預設鏡片看世界──探究行為的表相與真相
第1章    什麼能使鬼推磨?──誘因為何有效或失靈?
第2章    男女為什麼同工不能同酬?──分類廣告、迷宮和投球遊戲透露的事
第3章    誰說女性天生不愛競爭?──母系社會的啟示
第4章    落寞的第二名和歡欣的第三名──用得失框架激勵學習,消弭成就落差
第5章    為貧窮創造平等的教育起跑線──一個大型的幼齡教育現場實驗計畫
第6章    終結現代歧視的關鍵句──我不是真的討厭你,只是想多賺點錢!
第7章    小心選擇,你可能會自食其果!--尋找歧視背後隱藏的動機
第8章    自己的苦難自己救!--掌握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資訊
第9章    人為何會慷慨解囊?──做善事是因為菩薩心?還是虛榮心?
第10章    滿懷熱情也要冷靜分析──慈善事業突破傳統思維
第11章    誰還在憑想像做企業決策?──善用實驗擬定策略
結語 人生好比實驗室

其中,特別在第二章男女為什麼同工不能同酬,這個實驗令我好奇,我好奇的理由是:
畢竟自己早已入社會多年、在職場上奮鬥(領薪水),記得我的第一份工作前後有3-4個新進人員,就算我們是同一期的吧,其中1位男生,3位女生包含我,
在離職前不久,我才知道原來老板開了最高的薪水給男生,雖然我是同期女生裡薪水最高的,但也是過試用期後,才加到和男生試用期相同的薪水。
也許是這個工作領域男生少,老板希望也有些男性平衡一下辦公室性別比例(?),有男性的對外窗口(?),總之當初老板的考量已不可考,不然我好想知道原因啊 ~~~~~
再來,不就我個人經驗,也常會聽到男生同工不同酬的狀況,不論是否在台灣,即便好萊塢,大咖男女演員的片酬仍有落差 >>> 2016年新聞

若用達爾文的進化論來看,成功的雄性的演化目的是為了贏得求偶競爭,或許就能解釋男性本性上比女性更具侵略性,這也是多數外界熟知的說法。
然而文化層面是否對男性、女性在競爭上的表現有所影響呢?
本書裡談到的實驗希望從中了解,哪些是男女真正的先天差異?多少是後天因文化環境學習而來的?即便到了21世紀,女性的處境已有大幅度的躍升,但為何還是有層隱形天花板呢?
就這部分的實驗研究顯示,男女在競爭心態上有異,對誘因的反應也不同。
例如:同一份誠徵工作訊息設定,一為固定時薪,一為有基本時薪,但會比較新進員工績效,績效好的可以再多拿獎金,結果是女性應徵後者工作機率低於男性的70%。
也就是女性會設法避免競爭激烈的環境和根據績效來決定薪資的工作。
又例如:賽跑,女生自己跑和她人競爭跑,秒數差不多;而男生在與他人競爭時,成績明顯提升,
但為什麼女生看來比較缺乏「好勝心」呢?

本書作者決定跳脫原本的美國社會,進入不同的社會進行實驗,想了解是否會有不同的結果,包括父權至上的馬賽部落(在坦尚尼亞)、母系社會的卡西部落(在印度東北)。
仍以遊戲的方式與部落的人互動,提供2種獲得獎金的方式,一種是靠自己努力得到報酬,一種則是與他人競爭,勝出可以得到最多獎金,輸了就白白來參加活動。
馬賽部落的結果,和美國社會的相去不遠,男性都是多過女生選擇競爭方式,但馬賽部落的女性其好勝心並沒有輸美國女性太多。
而母系社會卡西部落的實驗結果呢?選擇競爭方式的女性多過男性,甚至比馬賽男性的比例還高!

所以,其實好勝心並不是以前所推論的,天生的、演化而來的,後天文化環境的影響才是主要因素!

那麼女性會是談判高手嗎?在誠徵訊息上,若提及「薪資可議」時,應徽這份工作的男女比例差距就會縮小,也就表示女性便會嘗試談判提高薪資 ;若是沒寫,女性可能會放棄投履歷,或是欣然接受對方給的薪資條件。
 

看了這篇文章後,開始會提醒自己,要對自己有信心、勇於爭取,不論是工作機會、薪資等等的(有吵才有糖吃嘛),不任意「欣然(委屈自己)接受」。
不單是工作,許多生活上的事也是要這樣,如果我們期許這是一個公平的社會,那麼對於不平等,我們就該有所反應,而不是默默接受,當然相對的承受的風險也必然會增加,
就要去衡量自己可以到哪,但不是自我設限。

好了,再回到這本書的書名《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

「誘因」怎麼設計才能達到你心想要完成的「目標」呢?書中還有從教育、慈善募款等多方面的進行了實驗,這些實驗結果都可以做為大家面對生活判斷的參考依據喔。
而最終,二位作者都是將經濟學在現實世界裡做隨機實驗的學者,經濟學並非一門生澀難以親進的學問,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充滿許多經濟學的問題,可以試著用經濟學的觀點看待世界與身邊的事務,甚至自己來發起實驗,讓結果幫助自己做理性的判斷,也算是種增進自己對這世界多一分認識的方法嘛!
 

 

>>>後記,

就上面提到的實驗結果,印象誠徵資訊是薪資是列面議,或許當初我那位男同事比較有自信、敢開價和老板爭取薪水?
同時我也將那個實驗結果和公司一位女同事分享,她聽了之後也說,如果那些條件讓她選擇,她也會選擇安全的選項,靠自己拿多少獎金是多少,而不太願意競爭。
對於這一題我也問過自己,我也很可能選擇安全的選項,除非很有把握會贏(看來還是不夠自信膽大呀>"<),
但想想會做出保守的選擇,有時就是我們太害怕輸(哇嘸呷意輸ㄟ感覺)XD、太在意輸贏(其實輸了也不會怎樣),不敢放手一摶某程度也是對自己不夠有信心呀…

 

 

 

 

 

arrow
arrow

    喜歡檸檬的狐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